顯示具有 Carnivorous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Carnivorous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2月19日 星期四

2 of my highland Nepenthes in fridge - robcantleyi and veitchii x burbidgeae

The first one is a species Nepenthes called Nepenthes robcantleyi.

Its identity was being questioned since it was published. Some said it is a variety of the Nepenthes truncata and some said it is a complex hybrid raised by the mother nature. Some even questioned about whether those variable plants sold by BE were made by the real QoH and KoB or just plants made by sibbling crosses of other usual parentage.

I am not a taxonomist and I have no say about its ID. What I wanna know is that Nepenthes robcandleyi is a nice highlander with intense color, flare peristome and huge pitchers when well grown.

It is a real highlander but can still accommodate to artificial environment with some cooling equipment.



























The next one is Nepenthes veitchii x burbidgeae made by EP

This is famous of its striped peristome from both of the parents. Fortunately it can bear the big burbidgeae pitcher together with a flare peristome inherited by the Nepenthes veitchii. This is still a small plant which didn't show half of its potential. Long way to go for me ~










































2015年1月3日 星期六

[教學] 迷你毛氈苔孢芽 (Pygmy Drosera Gemmae) 的採集, 保存及培植 (2) ( Avery Chan著 版權所有 轉載任何文章及圖片必須得到作者同意 Copyright ©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

[教學] 迷你毛氈苔孢芽 (Pygmy Drosera Gemmae) 的採集, 保存及培植 (2) 
( Avery Chan 著 版權所有 轉載任何文章及圖片必須得到作者同意 Copyright 
©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

培植迷你毛氈苔孢芽


迷你毛氈苔的根很長, 可輕易從10公分深的盆底跑出來, 照理來說使用比較深的盆器效果應該相對比較好, 而我自己也是用十公分高的塑膠盆, 然而去年我有刻意嘗試使用4公分淺盆, 死亡率的確要比用十公分高的盆種高一些, 但剩下的植株狀態也不見得比用十公分高的差, 甚至也長出孢芽, 然而因為使用腰水栽培, 2公分的腰水已達盆土的一半, 的確是浸得有點高, 甚至差不多已經變成水耕了 …這樣子水温幾乎等於土温, 當夏天水盆內的水曬到太陽, 温度控制上應該是會有點難了 …所以新手來說我還是建議用深一點的盆比較安全; 至於盆器的材料使用上應該關係不大


栽培介質方面我偏好使用與原生地土質類似的沙質土, 我現在的配搭是河沙混合不含肥泥炭土, 比例是 河沙 : 泥炭土 = 1:1 到 1:2 (圖1), 如果找不到河沙, 也可以在水族店買細號的白色矽沙來用, 使用前先用自來水沖乾淨, 再用蒸餾水泡個一星期才用就保証安全了


 (圖1)















如果使用10公分深的盆器, 可於盆底放置薄薄一層導電度低的蘭石, 那麼腰水栽培時就不至於介質一直浸泡在水裡了

栽培前最好先用高水位浸透介質, 因為泥炭土很鬆軟, 介質浸透水之後土面會下沉, 這時候介質加滿盆器再浸一浸基本上就 OK勒; 由於迷你毛氈苔孢芽很小, 定植後不建議再噴水於土面, 所以必須先噴水平整土面後再行定植 (圖2)


 (圖2)















定植時把孢芽用尖頭鑷子夾起來放在土面上(圖3), 如果可以分辨那一端是孢芽基部, 就可以把基部淺淺插在土表方便長根 (圖4), 如果不懂分辨就把孢芽平放在土表輕按(圖5), , 不需深埋也不用覆土, 總而言之潛伏芽向天接受陽光就可以自己長起來了

(圖3)














(圖4)














(圖5)















由於迷你毛氈苔不耐移植, 定植時要定好株距, 一般我都以 1-1.5cm為株距播種, 為了整體美觀, 我都先把第一顆孢芽種在盆中間, 再一圈一圈的把孢芽以相同株距從內往外圍種 (圖6), 成長之後就會很好看了

 (圖6)















播完孢芽之後, 插上名牌, 浸在水盤裡以2公分的腰水栽培, 迷你毛氈苔都需要強光, 所以盡可能放在全日照的地方, 或者使用 T5 光管作 10-15cm近距離人工照射亦可(圖7)

(圖7)














定植後六個月之迷你毛氈苔成株















不同品種的迷你毛氈苔孢芽

顆粒狀迷你毛氈苔孢芽


















鱗片狀的迷你毛氈苔孢芽

















2014年7月26日 星期六

[教學] 迷你毛氈苔孢芽 (Pygmy Drosera Gemmae) 的採集, 保存及培植 (1)
( Avery Chan著 版權所有 轉載任何文章及圖片必須得到作者同意 Copyright ©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



迷你毛氈苔原產於澳州西南部, 為毛氈苔其中一個獨特的分支,其名字正好表達其細小之植株形態, 原產地夏季炎熱乾燥而冬季寒冷潮濕, 土壤多為沙質土和泥炭土的混合


迷你毛氈苔植株直徑絕少超過3cm, 通常只有 1-2cm, 但只要栽培得宜, 無論是生長季節內密集而排列整齊的植株, 或者夏季花期盛放的花海, 迷你毛氈苔 都能成為一件賞心悅目的藝術品


迷你毛氈苔主要在夏季開花, 而每年冬天迷你毛氈苔都會從植株中心長出獨特的無性繁殖組織; 這些因不同種類而形態各異的鱗片或顆粒狀的綠色組織都稱為孢芽 ( gemmae ), 每片孢芽都具有一隻潛伏芽, 在原產地澳州西南部冬天的降雨季節, 植株中心這些成熟的孢芽就能隨雨水四散, 當孢芽被沖到潮濕合適的環境, 就能發芽茁壯成長


孢芽不同於種子, 孢芽本身就具有葉綠素, 加上濕冷的冬天正好是迷你毛氈苔的生長期, 所以孢芽發芽後成長速度很驚人, 如果環境理想, 整本上 6 個月內孢芽就能長成成株, 甚至還能趕及在夏天花季開花


播種孢芽非常方便加上成活率高, 所以每年冬天都是收集和繁殖迷你毛氈苔的最佳季節


採集和保存迷你毛氈苔孢芽


保存時可使用小型的密封袋, 比較好的做法是在密封袋內放一塊乾淨無香料的吸水紙, 廚房用的吸油紙就不錯用(圖一), 採集時先在密封袋裡面加水弄濕吸水紙 (當然是說蒸餾水或RO水勒 ~); 如果預計有不少品種需要採集, 可以多準備一些, 到需要用的時候才往密封袋內注水就好(圖二)


圖一

圖二

迷你毛氈苔的孢芽主要分為鱗片狀和顆粒狀兩種形態, 採集所用的工具各異; 鱗片狀的孢芽較易分散, 沾了水的牙簽就很好用了(圖三); 但顆粒狀的孢芽不易掉落, 用小型的尖頭鑷子採集比較有效率(圖四)


圖三

 圖四

採集鱗片狀的孢芽最簡單, 先拿牙簽沾一沾水, 再往植株中心輕輕一掃, 孢芽就會黏在牙簽上, 這時可再把孢芽黏在密封袋內的吸水紙採集過程就完成了(圖五至八)


圖五

圖六

圖七

圖八




採集顆粒狀孢芽時用尖頭鑷子輕輕地夾在孢芽兩旁, 避免碰到在內側的潛伏芽 (圖九至十二), 由於排列成一圈一圈的孢芽成熟有序, 成熟的孢芽都在最外圍, 採集孢芽應從最外圍開始一直往內圈採; 顏色比較深, 顆粒比較大, 容易剝下來的都是已成熟的孢芽; 在內圈那些顏色比較淺, 比較小, 不容易剝下來的孢芽就是沒成熟的孢芽, 可以過幾天再行採集, 千萬不可硬剝~

圖九
圖十
圖十一
 圖十二

不同種的迷你毛氈苔孢芽成熟期可以都不一樣, 整個採集期可長達幾個月, 如果同一個品種收集的數目較多, 同種亦可交替採集上月 (圖十三至十五)

圖十三/十四 為成熟的孢芽

 圖十五 未成熟的孢芽

如果孢芽沒有被採集或散落, 一直留在母株上, 大部分會變黑, 失去發芽能力死掉, 但有時候會變成這樣子 …但儘管如此, 成熟的孢芽還是儘早採集比較好 ( 圖十六)

圖十六
 圖十七 孢芽被採集完的迷你毛氈苔植株


因為結構上不同於種子, 迷你毛氈苔的孢芽基本上只能保存一段很短的時間, 雖然保存期間不需陽光, 但因為孢芽必須保濕貯存, 有水的話孢芽就能萌芽, 長出長長半透明的主根甚至葉子, 而當孢芽長根生葉之後就定植就很困難了; 所以採集孢芽之後最好盡快栽種, 而即使要出售交換, 亦要盡早在兩到三星期內把孢芽送到栽培者手中, 才能增加成功率和減少麻煩. 早前我就試過從外國進口孢芽, 到埗時差不多都是長長的芽菜 …根都長到吸水紙裡面了 … 這應該就是賣家貯存過久所累, 這時候就得小心翼翼把根和吸水紙分開, 還要在介質打深深的洞埋根 … 

圖十七 採集好迷你毛氈苔的孢芽




顆粒狀迷你毛氈苔孢芽近攝, 上面比較厚的是孢芽的頂部, 離潛伏芽比較近, 比較窄的一端是基部, 長根就是從孢芽基部往下長, 冒芽則是往頂部長, 所以播種時可把孢芽基部插在土表以方便長根; 鱗片狀的孢芽則是比較尖的是頂部, 離潛伏芽比較近的一端是基部 (圖十七至十八)

圖十七/十八